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珠江晚报】让高校图书馆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

文章来源:珠江晚报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04/26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在第22个“4·23世界读书”来临之际,北师大珠海分校图书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而学校的图书馆开放日更是面向市民,有意向者可通过预约前往参观。(4月22日《珠江晚报》)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一样,是构成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且相对来看,高校图书馆在馆藏、人才、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也较为明显。有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建成公共图书馆3139个,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放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来看,确实显得有点尴尬。

在公共图书馆尚不能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可以有效弥补公共图书馆分布不均、专业性图书存储量少、人均图书分配量低的弊端。北师大在第22个“4·23世界读书”来临之际,面向市民举办图书馆开放日,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开设社会读者通道,让有兴趣的市民在图书馆阅读或者借书,应该说,这也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对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再次重申,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图书馆可以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近些年来,为有效缓解公共图书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让社会公众有机会共享高校的学术资源,我市多所高校相继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纷纷加入到了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行列中来,把服务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利用资源、人才优势和技术能力助力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深受市民的好评。

当然,就现阶段来看,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还面临经费、场地、管理等方面的压力,要真正实现社会读者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还不现实。基于此,在高校积极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政府应扮演好体制创新者、利益补偿者和争端协调者的角色,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梅广

原文链接:http://www.zjwb.com.cn/text.php?ud_key=9450&ud_date=2017-04-23


上一篇:【珠江晚报】第五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全国160多所高校机构参会
下一篇:【珠海电视台】专家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 实体经济质量齐升 经济大势“脱虚入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