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教师风采系列报道之三】陈星火老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6/11/24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本网讯(记者黄洲承 白昊 陈丽吉 黄丽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陈星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30年。曾任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职成司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评委、团中央全国青少年专项技能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现任珠海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微课教学研究中心:让中国两千万教师都学会做微课

当记者们踏进微课教学研究中心的办公区域时,正是下午一点五十分,眼前的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各自的项目工作中。再往里走,穿过一段后来如陈老师所言“全校风景最好”的露台,便是陈老师的办公室和教研中心,两者连在一起。看见记者们来访,陈老师连忙站起,收起还没吃几口的盒饭,放下和学生正在讨论的稿子,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起教研中心的情况。

“我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学校还是把我邀请回来,目的就是想建设好这个研究中心。”陈老师对记者们说道。

微课教学研究中心是学校正筹备建立的研究中心,学校特地将曾任教信息技术学院、并在教学与电视节目录制方面经验丰富的陈星火老师返聘回来,由他担任该中心的执行主任,带领学生与研发人员,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微课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发。为此,学校在图书馆腾出了二百多平米的场地作为教学研究之用,并配备了先进的微课教研设备。

陈星火老师为我们演示可触摸式电子白板

“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可触摸式电子白板,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电脑文件。”陈星火老师在给我们介绍这一设备时兴奋地说道。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与我们平时所见不同的投影仪悬挂在电子白板的上方。陈老师介绍道:“这个是短臂投影仪,你们以前的教室用的都是长臂投影仪,它有个缺点就是,老师往讲台上一站,投影仪投到自己,脸都是花的,而短臂投影仪就没有这问题。多媒体讲台,电子教室一体机,中控机等都是我们引进的当前较为先进的设备”。

图为微课教学研究中心录播室

走进录制室与控制室,录制设备如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都已架设好机位,随时可以开始工作。同时,该中心也接收了几十名来自信息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四学生,他们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制作了一批有趣有料的微课。微课短小精悍,内容无所不包。其中一位学生的微课作品以一段四、五分钟左右的动画解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它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形象化地演示出来,一下子就让来访的记者们理解了数学公式背后详细的推导逻辑。

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微课项目研发

随后,谈到人生目标时,陈老师说:“我给自己这一生定了六个人生目标:在数学方面作出值得炫耀的一笔;做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作家;搞好教学影视创作;靠知识走完中国;让教育软件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中国的教育模式。前五个目标已经实现了,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第六个目标。微课是我第六个目标的一小部分,我希望通过微课,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些被我们忽略和遗忘的东西,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微课,让我们的老师能对教学模式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我们的教育模式有更加积极的变化。”

“让两千万中国教师学会做微课。为什么是两千万?因为'两千万'是中国教师的基数,在这里只表示我们要达到的一个数量级,并非指确切的目标数。”陈老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让老师们接受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掌握信息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当然还得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先进的理念和手段传播得更快、更广。”陈老师本来计划用十年时间来实现第六个目标,他说,有互联网企业的帮助就用不了那么久。现在,已经有VR公司来和微课教学研究中心探讨如何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教学研究是没有终点的。”陈老师最后强调道。

用爱与责任兑现无悔的选择

参观了微课教学研究中心之后,记者们开始了对陈老师的访谈。

陈老师在教师这个职业领域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年,先后教过数学和计算机等专业,当被问到是否对这个职业选择感到过后悔时,陈老师说,自己的名字——“陈星火”,除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层意思之外,另一层意思就是要照亮别人,而老师就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正是熊熊燃烧的火炬,要为学生照亮人生之路,并指引他们前行;另外,做老师首先要求表达能力要好,陈老师不仅能说会说,还爱说;最重要的是,做老师对孩子要有爱心,对学生要负责任,要愿意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学生,而陈老师在这方面则是很有热情去做好。有什么阻力能够拦得住陈老师那种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热忱呢?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干下去。陈老师并不后悔这样的选择,相反,他在这里干得有声有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计算机教学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出版了几十本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名好老师。

谈到影视创作经历,陈老师和我们说了他的整个教学影视创作经历过程。1990年第一次开始影视教学创作,之后经过铺垫和历练,陈老师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终于站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开办小霸王学习机的电视讲座,四机拍摄,一次合成。中央电视台8次播放,陈老师因此声名远扬。1996年,国际数据集团IDG找到陈老师担任编剧,创作了国内第一部60集的情景教学片《憨憨漫游电脑世界》。之后陈老师又做了许多电视节目,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影视创作经验,为如今的微课研究工作夯实了基础。

图为《憨憨漫游电脑世界》录像带与剧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老师不仅在教学研究上著述丰厚,而且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每次游历之后,他便将旅行中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悉数分享在个人空间——“火爷游神州,火眼看世界”上,目前已经创作了两百多篇游记,涵盖了全中国的每一个省,其中既有对中华各民族民间风情的亲身体验,也有对各时期历史及著名人物的无限追思。陈老师不仅教给学生专业上的知识,更是通过这种亲身游历的方式,将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活生生地展现给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之外、生活之余拓展着学生的眼界和学识。

陈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商、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其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他还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老师对学生,一要有爱心,二要有责任心。父母把孩子们送到学校,把孩子们的未来交给我们灌注,我们要对家长负责。”

“2002年我还在本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时候,去新疆的两所中学作报告,在克拉玛依六中,一位女老师激动地问我:‘您教过一位叫苗淼的学生吗?’我说:‘教过。’她激动地告诉我:‘我就是她的妈妈!孩子在家时经常提到您,说您是她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我要为孩子谢谢您!’”陈老师回忆起多年前的这件往事,“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是触动太大了,我没想到,距离北京两千公里之外的新疆,还有我的学生,以及我学生的家长支持着我。”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与认可,对陈老师而言的确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假若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即便是这种简单的幸福也绝不会来得简单。正如陈老师所言,“在这几十年的教学中,我所教授的弟子应该有上万人了吧,虽然不能像孔子一样教出七十二贤人,但是对每一位学生,我都会竭我所能,用心上好每堂课,以真诚之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令陈老师感到遗憾的是,自己没有时间去写一本送给所有大学生的书,其实书名早就想好了,就叫《火爷对你说,你该怎样读大学》,他希望通过写这本书,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同学,或多或少地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有一个把握。由于事务繁忙,这个心愿的实现一直被耽搁了下来。但工作和生活这么些年,对每一届学生,陈老师早已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识传授给了学生们。

与“火爷”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学生当中,陈星火老师很有威望和人气,同学们都叫他“火爷”。如今陈老师已经退休了,不再给同学们授课,一心一意地办起“微课教学研究中心”。

微课教学研究中心主要是为了培训教师,制作微课而开设的,招收了40多名来自信息技术学院各个专业大四的学生。他们从本学期开学的时候就来到了图书馆三楼微课教学研究中心的办公区域。制作微课既是他们的毕业设计,也是他们实习的工作内容。

图为老师的学生们在做毕业设计

几个月来和火爷的朝夕相处,也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陈星火老师的人格魅力。

他们每天九点钟来“上班”,而每次火爷都会比他们早来。下午五点钟他们下班了,火爷也还不走,一直看片审片,经常待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吃饭时间也是常常边吃盒饭边看学生制作的微课视频。

“火爷是个很有威望的老师,而且和我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和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来自大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张同学谈到对陈老师的印象时这样说道。

而同学们普遍都认为陈老师是个平易近人、亲切随和且幽默风趣的老师,因此他跟同学的关系都很好。陈老师平时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还会关心他们的生活。有些时候还会跟他们讲一些以后走入社会可能遇到的困难,所以也有同学认为他就是他们的“人生导师”。

甚至还有同学说参加这个毕业设计就是奔着陈星火老师来的:“就因为他是火爷,没有别的原因。”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除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其他同学在专业课上都没有学过视频制作和剪辑,这时数媒专业的同学就会提供帮助,而数媒专业的同学要是遇到“代码”之类的问题也会向其他专业的同学请教。因此,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同学们自己都可以解决。而陈老师教他们的东西,用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学到了专业课以外的东西。比如说剪辑视频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还有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等等。许多人都认为,尽管说开学以来进入“微课教学研究中心”的这段时间十分忙碌,但却是大学四年中最为充实的一段时间,也是专业技能提升最快、学到东西最多的一段时间。

在采访的最后,陈老师送给同学们三句话:把握自己,把握方向,把握机会。他说,何为大学?大学就是为将来做准备的地方。

你准备好了吗?

摄影:谢雯雯 编辑:叶文韵

上一篇:【教师风采系列报道之四】徐爱老师:春风化雨 诲人不倦
下一篇:致十五岁的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