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快讯

“诗与人生”和“大学的文学”见面会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12/19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本网讯(励耘报记者 周瑛 麦佩琳 陈芷晴 陈一苇)12月17日上午,著名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与我校师生的“诗与人生”文学见面会以及著名作家苏童、格非、李洱的“大学的文学”见面会分别在图书馆二楼中庭与国际交流中心三楼国会厅成功举办。

 

著名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

共话老江湖

 

12月17日10点整,“北大三诗人”之一的诗人西川、著名朦胧派诗人欧阳江河以及中国当代优秀女诗人翟永明与我校师生齐聚于图书馆二楼中庭,进行了虽是以“诗与人生”为主题,却被诗人西川认为更像是在讲述诗歌江湖”故事的交流会。

欧阳江河:与诗人朋友的“酒江湖”

欧阳江河老师首先拿起了话筒开始讲述自己的“江湖故事”。说起自己的老友西川,他拿印度一位年轻诗人的比喻来形容:“一头充满人类最高智慧的摇摇晃晃走的熊”欧阳老师与朋友在一起,酒也总少不了,而四川诗人的酒文化似乎要更深些,有次四川的诗人像土匪一样请外地诗人喝酒,喝高了就站起来比划,一群诗人蹲凳子上喝酒,活像一群梁山好汉海子的第一次交往,也在酒文化中开始,后来海子喝多了,说完“欧阳江河”四个字就不行了,最后躺着与他聊了一夜。这样的氛围、回忆,让现场的欧阳江河老师觉得又是好笑又是怀念。

翟永明:曾经同事眼中的“女流氓”

翟永明老师自1981年从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研究所。谈起老友欧阳江河,称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有次民间朗诵会,欧阳江河上台第一句就是:我是江河,但我不是大江河,我是小江河。在那个年代,两个人像青梅竹马一样纯真地交往。对翟永明老师来说,那个年代有趣又保守。她所在的单位保守严谨,但她的诗人朋友却有趣而又相对开放,有次江河等人去单位找她,还留着长长的头发,让单位的人以为是一群小流氓,连带着认为翟永明也有点“坏”,是“小流氓”、“不务正业”。当时翟永明老师参加改稿会、发表些作品、去写诗,1986年从北京回来后,实在不想在单位待下去了,于是辞职,正式走上了“诗江湖”。

西川: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诗与人生

西川老师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诗人,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图书馆馆长。谈到”诗与人生”,西川老师换了个方向,将话题延伸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让我们看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受什么影响做什么选择,让我们知道了诗歌写作不仅关乎到词语应用,更要把人生摆进去身在北京的他,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去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经过多年的沉淀,不难感受到西川老师浓浓的个人魅力

 

 

大学的文学:思想与现实的碰撞融合

 

 

“大学的文学”主题讲座于12月17日10:30在国交三楼国会厅如期举行。张清华先生担任主持,三位嘉宾分别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童,第九届矛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以及第三、第四届“大家文学奖”得主李洱。

格非:一位老师不应该把个人偏好传递给学生

格非老师作为第一位发言者气场全开,直言30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在思考“教师和作家的不同”这一命题。作家对文学的喜好可以爱恨分明,但作为老师却不能传授给学生自己的文学喜好。这个职业需要改正偏狭,自我修正格非老师认为文学可以纠正人的错误、偏执、不可一世毫无意义的傲慢。以开放态度包容世界文学知识,深入了解别人的文学,才是应有的态度。

 

 

苏童: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

苏童老师认为,大学本身就带有较强的专制色彩,学生们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自己思考对于学生阅读的推荐,他以一句“闲下心来就读经典”高度概括。而对于经典的解释,他则推荐诺贝尔文学院书单。他还告诉我们,文学学习的奇妙之处是你的重视程度决定他对你有多重要。苏童老师认为,学了文学,其实不一定要走文学道路。经历了大学严格的文学训练的同学,目的是成为严肃的高端读者,可以对文学的样貌,内质有更好的判断。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文学素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的文学教育可能是基础课,也可能是选修课。这门课的重要性在于你如何看待它,这就是文学的包容性。

李洱:先锋文学让文学回到想象,回归本体

先锋文学影响的李洱老师开篇就讲述了他所钟爱的先锋文学,他认为先锋文学影响了该文学出现前后很多作家。在他的理解里,先锋文学让文学回到想象,回归本体。他毫不忌讳地说很少有作家让孩子学文学、让学生当作家。因为文学创作这个职业要求人对事情敏感、尖锐。文学创作的过程是痛苦的,作家需要去体会常人不能体会的细微之处。他以自己的从业经验告诉我们,很多高校学生可以写好论文,但对当代作家关心的部分却很陌生。让不同的人对话,让生活中的事更好的进入文学是他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他认为作家进入高校是许多学校目前欠缺的,但此举对于文学教育的进步非常重要。大学的文学教育不应知识化,更应生命化,作家入校园是挽救、中和知识化的欠缺。

 

摄影:蔡旻俊 校官方微信黄诗亮、张琦琪  编辑:王华璋

 

上一篇:金砖国家文学朗诵会在我校顺利开展
下一篇:2017年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四)—— 中巴对话:本土经验与世界文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