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南方都市报】珠海大学生研发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百科全书” 一键检索超级方便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04/13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珠海一群大学生,走访珠海中山等地近30处历史遗址、博物馆,查阅整理无数中外资料,做出了一套知识图谱式的 “香山文化百科全书”。因为这套系统,他们还获得了北师大珠海分校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广东省团委发起的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万元资金支持,相关论文还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并正在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通过这套系统,将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出与香山文化所有信息相关的知识,并对人物、时间等关系进行自动关联和梳理。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姜赢认为,这套系统完善之后,对于一些文化、旅游机构、学术研究将十分有价值。

一键检索“香山文化”

只要输入一个与香山文化相关的人名或地名,就能获得预置相关的最详细的知识图谱信息。4月10日,南都记者在北师大珠海分校见到了“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的开发团队。陈威宇、黄嘉文、罗盛亨、吴昊驰、陈俊安、郑晓彤、梁安淇、黎鸿骏 8位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分工协作,完全了一部基于Web系统的香山文化“百科全书”。

团队成员介绍,珠海作为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香山文化的内涵包含多种元素,内容极其丰富,大多数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针对香山文化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例如:香山民俗、香山方言、香山买办、香山华侨、香山商业、香山文化),但研究内容较为分散,难以反映香山文化全貌。因此这才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建立分散研究要点之间的关联,勾勒香山文化知识图谱轮廓,归纳总结香山文化更加全面而宏观的文化精神。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知识图谱在信息可视化上的亮点,建立更有趣、更互动、更有吸引力的香山文化知识图谱应用平台,借助旅游业的影响力和连带效应,将香山文化推向全球。

记者发现,该系统涵盖香山人物、民俗、方言、买办、华侨、商业等诸多方面,十分全面,是要输入关键词,便可以弹出图谱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图谱信息再进行详细阅读。

这套系统有何意义?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姜赢认为,这套系统完善之后,对于一些文化、旅游机构、学术研究将十分有价值。比如一位学生想全面了解容闳这个人物,以前需要自己查阅大量资料,阅读书籍,现在只需要在系统内输入关键词,他的所有资料,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会一目了然。此外,因为系统知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可以对不少博物馆、纪念馆等讲解员提供不少帮助,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库,“之前就有讲解员在讲解中大肆批评买办文化,如果能了解更多信息,对方就不会这么轻易下结论”。姜赢表示,对于一些旅游机构来说,也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内的人物、地点关联信息来设计旅游产品。

困难:走访过程曲折

需要梳理和整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在整理已有资料外,团队成员决定到这些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地获取一手资料。记者了解到,团队成员在学院的学弟妹帮助下,分别走访容闳故居、淇澳岛、唐绍仪故居、唐家共乐园、苏兆征故居、卢慕贞故乡、蔡氏大宗祠、礼和学校旧址、古元故居、清晓古公祠、珠海那洲村、孙中山纪念堂、中山市博物馆、香山商业博物馆、容星桥故居、杨匏安故居等珠海和中山近30处地点,并专程就每次走访书写了调研报告,将每次获取的信息纳入系统内。

做这套系统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团队负责人陈威宇说,一是需要查阅大量的英文资料,给成员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二是在走访过程中,个别博物馆并不理解学生们的调研,不愿意主动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详细讲解,团队希望和视频记录下一些采访内容也会遭遇拒绝。但是,调研走访过程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还锻炼了他们沟通协调的综合能力。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初步搭建了系统知识框架后,团队还专门联系拜访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学者黄萼辉和历史学博士、北师大珠海分校马克思学院副院长耿之矗,进行反复修改。

正申请专利

记者获悉,这一系统获得不少学界认可。该系统的前期基本论文成果《Research on Space-Time Evolution Model of Xiangshan Culture Knowledge Graph Based on Named Graph》,于2017 年3月25日发表在中国重庆由IEEE举办的IAEAC 2017 国际会议;2016年5月,项目成功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10000元人民币的项目经费;2016年12月,这一项目获得校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第二名) ;2017年1月,获得由广东省团委发起的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 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并被评为重点项目,获得了30000元人民币的项目经费。据介绍,后期这一系统还会加入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如点击孙中山,除了了解相关文字信息,还可以看到团队走访时拍摄的孙中山故居影像资料等。

团队负责人陈威宇还透露,这一项目目前已经在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未来在系统完善后,将会正式对外发布,并无偿提供了个人和机构使用,届时使用者只需要打开网页,便可以直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信息。

导师工作坊激发学生

记者了解到,学生们之所以有这项研究,还得益于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的一项“导师工作坊”制度。

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院长万里鹏介绍,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避免传统课堂讲授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脱节的问题,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导师工作坊”下的专业素质养成课堂,实施以教学科研为驱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鼓励专业教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其所开展的社会调查、与学业相关的学术活动进行指导和评定。此举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传授形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兴趣小组和个性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专业素质养成教学融为一体。

短短五年间,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参与专业自主学习和课外学术研究的人数比例从不到5%上升到40%以上,学生先后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项,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4篇(其中19篇已被EI索引),实现了管理学院学生专利申请和英文论文发表零的突破。此外,管理学院共资助学生20人次参加了8个国际会议,学生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成果。在此期间,学生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还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4项,其中4个项目获得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香山文化知识图谱也正是这一教学改革下的产物。

采写:记者朱鹏景

原文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7041233830.html?wxuid=oT-1SwLLPCImuRpE3yEHP1X6-0z8&wxsalt=580265

上一篇:【南方都市报】这群大学生为香山文化做“百科全书”
下一篇:【青年人】第一届珠海市人文类大学生辩论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落下帷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