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人民日报】金砖五国知名作家共议文学发展 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新经验(深聚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8/01/04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创新不足源于作家对社会的变化不够敏感,缺少植根于生活的生命体验

不同民族的文学应该互相尊重、兼容并包,构成一个多元有机的整体

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的继承,继往才能开来

日前,莫言、韩少功、苏童、格非、阿来等中国当代作家,以及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的多位作家齐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参加新时代·新经验·新想象”2017金砖国家文学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还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会作家就新时代文学的发展、世界文学的对话共享、文学传统在当下的表现等话题深入交流,不乏富于智慧的表达和意涵深刻的观点。

创新:新的创作角度来源于心灵的观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

在金砖国家文学论坛上,多位嘉宾谈及文学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分析,也许问题出在读者,在高度物质化的时代,一些人觉得文学没什么用了;也许问题出在作者,面对市场,一些人不自觉地卷入追名逐利的旋涡不能自拔。

俄罗斯《文学报》主编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波利亚科夫则表示,当今文学最让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作家专业水平的降低,这与部分作家过度的自我表达和对享乐主义的推崇有关。巴西诗人玛利亚·露西娅·威尔第认为,创新不足源于作家对生活的变化不够敏感,缺少深入社会、植根于生活的生命体验。

身为作家,恐怕都有一种迷茫:一切可写的都已经被写过了,所有可能的方法都已被发现,新题材、新语言、新结构、新角度究竟从哪里寻找?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认为,新的角度不在空间中、不在时间里,新的角度取决于心灵的观看。写作时心眼要活泛,所谓活泛就是要不断调整角度,既尊重内心又观照外物,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观照问题的新角度,同时,新角度也能帮助我们发现事物到底新在何处。他呼吁,从心的角度发现新的角度。

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富特·哈特曼建议通过提升文学普及度来倒逼作家提升创新能力。他认为,文学应该融入公共教育及其他文化教育类活动,比如与全民阅读计划相结合。

互通:审美观相通,构筑起国际文学交流的基石

文学作为一种丰厚多元的精神宝藏,理应为世界人民所共有共享,这便涉及国家间的文学交流和互通问题。与会嘉宾认为,跨国的文学对话目前依然存在各种困难。

首先是语言翻译障碍;其次,即便读者都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受制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理解上的障碍也不可避免。

虽然障碍重重,但金砖国家之间仍有文学对话的极大可能与契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认为,文学艺术交流的核心是审美价值的交流,各国人民审美观相通、价值观相融,这构筑了国际交流的重要基石,何况文学的源泉来自社会生产、生活,金砖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社会处于相近发展阶段,在文学上有更多的共同兴趣、共同热点、共同空间,交流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南非诗人、小说家姆普胡特拉尼·布费洛表示,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对话过程,通过写作,作家同读者、社会乃至世界形成一种关系,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仅仅表达客观存在,也表达各种存在的客观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读者主动阅读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前提。

对此,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提醒大家注意文学写作的经验适配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书写经验,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受众的写作规律和审美喜好,原作品的被接受和被理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有所折扣,甚至可能漏掉原本作品中有价值的内容。他指出,解读作品时,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如果只论写作经验,不论经验背后适配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韩少功也提出过滤的交流概念,指的是文学的传播过程中,有些信息会被放大,有些信息会被缩小乃至忽略。

对于多民族国家内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往交流,俄罗斯《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巴尔梅托娃提议,不同民族的文学应该互相尊重,兼容并包后构成一个多元有机的整体。

传承:实现传统与当下、过去与未来的有机融合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忽略,很多新的作品、新的创作,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把旧的内容创作成了新的作品。印度诗人苏库瑞塔·保罗·库尔玛指出,创新要基于对传统的继承,继往才能开来。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格非关注到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作品生产方式的冲击,网络文学的创作,同传统的创作与出版流程不同,缩短了出版周期,也淡化了文学批评家、史学家的功用,使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变成与读者日常陪伴式的交流。格非谈道,我们必须在过去、现在、未来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必须在坚守某种生活方式与极具变化的现实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其实,网络文学的兴起,本质上是新语言与新用户习惯的培育和养成。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波利亚科夫表达了对社交文学代替了严肃创作的担忧: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快餐式、日记式内容受到追捧,中长篇小说却很少有人涉足,而且,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语言的创作原则完全不同,反映的内心层次也完全不同。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丢失了很多好的东西。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李洱注意到当代青年作家面临的矛盾:既想突出个性,又没法脱离传统文学的叙事框架,同时,创作过程中,又难免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如传媒、资本等,而这些因素一旦介入,完全个性化的写作则很难坚持。他认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突出个性,处理好新旧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1/04/nw.D110000renmrb_20180104_1-17.htm

 

 

 

上一篇:【珠海特区报】到北师大珠海分校赏景去!“最美山谷大学”枫叶“醉”了
下一篇:【国际在线】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在珠海举行 中外作家畅谈"新时代"下的"新经验"和"新想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