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珠江晚报】年轻的她本月拿下港大博士学位,已在港大任教4年北师珠“学霸女神”养成记

文章来源:珠江晚报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09/15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最近,北师大珠海分校2010年毕业生金梦瑶成为校园里的当红偶像和新一代“女神”,这位师姐不仅颜值高,还刚刚拿下了港大博士学位,并且已经是在港大任教4年的年轻教师。金梦瑶的成长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一部“学霸和女神养成记”。

小时候

学霸原来是个假小子

2010年,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金梦瑶报考了香港大学研究生,成绩一向优异的她顺利地被录取了。读完一年教育学硕士后,金梦瑶去了国际学校实习了半年,还在报社做了好几个月的编辑、记者。后来,金梦瑶还是想回到校园读书,她于是又申请报读两年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哲学硕士,读完后再报读哲学博士。由于申请的时间特别晚,金梦瑶没能申请上奖学金。为了完成学业,24岁的她应聘学校岗位,成为港大助教老师。金梦瑶说,一边读书一边工作也许要辛苦些,但却给她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让她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和她温婉的外型和甜美的声线相比,金梦瑶笑言自己其实是一个淘气的假小子,有时候安静工作和学习是因为专心的缘故。金梦瑶说,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进行田径训练,练习短跑,那时候每天下午有一节课不用上,她就去校队练习,寒暑假也不休息跟着教练练习,跑道是那种煤渣跑道,每天摸爬滚打,跑得一脸灰一脸土,跟小泥猴一样。

在金梦瑶看来,乐观、坚强、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是自己能够在香港坚持7年求学,克服种种困难的原动力。

求学

港大就读收获了成长

金梦瑶24岁起在港大任职,主要工作是本科生的导师,负责导修课的讲授,有些科目需要批改学生的学期论文,还有一些行政工作,比如驻校作家项目秘书。做行政工作让金梦瑶接触到了很多名人名师,锻炼了她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工作,比如“大学学生中文水平测试”项目高级研究员,这让金梦瑶开阔了眼界,锻炼了研究工作的能力。还有就是学术年刊的编辑工作,做编辑和校对,很锻炼人的耐性和专心,其次是对文字和句法的理解度和敏感度的提升,这些都对提高文字功底本身大有帮助。金梦瑶说,做编辑这些实打实的苦功夫,十分有价值。

回想在港7年求学生活,金梦瑶总结说就是成长二字。很多方面都感觉自己“长大”了,比如独立生活和处事的能力,保持自律和快乐的状态,完成学业和工作的兼顾,收获很多情谊。香港是一座奇妙的城市,中西结合,有很多迷人的地方。在这里,就像站在祖国的一扇对外开放的窗前,可以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大开眼界,这是让人兴奋的经历。

两年半

完成60万字博士论文

金梦瑶博士研究与人类学、甲骨文、殷商宗教研究有关。2015年她出版了《人类学角度——殷墟卜辞中祖先崇拜研究》。今年1月份,她完成了60万字的博士论文《从混沌到光明——以殷商甲骨卜辞考证中华文明早期宗教面貌》,该书年底也将出版。

金梦瑶的博士论文用了两年半时间去写,非常不容易,但她说,这是每一个有志于读博的人必然的经历,其中辛苦她早有心理准备。为了写论文,金梦瑶所有假期基本上没有外游过,虽然她离家乡很近,但她连家都很少回,假期宝贵,为了有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写论文和看书,她都留在学校里。基本上一年里,她没有寒暑假、公共假期、周六日的概念,除了春节。金梦瑶说:“我不觉得苦,一是喜欢这件事,因为喜欢,所以很多的苦就不觉得苦了;二是性格,我的性格是既然要做就做好,不抱怨。要么,那件事就不做了,也不后悔”。

寄语

年轻人不要害怕吃苦

如今,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师弟师妹都说金梦瑶是学霸、“女神”,对于这个称呼,她说自己从不觉得自己是学霸,她认为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这个不算“霸”。

对于师弟师妹、年轻人有何寄语和经验之谈?金梦瑶说:“年轻人千万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尤其年轻时,吃苦和吃亏都是福。不是说非要没苦找苦吃,没亏找亏吃,而是你要懂得判断,人生中有价值而困难的事情,是值得做的”。

年轻人要有好的人格和品德。她坚信有些东西是不分时代、地域、年龄的,作为人就应该去坚持。比如善良、诚信、守时、孝顺、乐观、有礼、知耻、忠义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样的事,身处顺境或者逆境,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守,这是人生的底线,人性的美好和闪光点,“作为这一代的新新人类,我们应该拥有悲悯的心怀,关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应该时刻怀有环保的心意,自觉地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

谈学习

要找到自己的兴趣

金梦瑶认为,学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要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要听从自己的心意,去选择自己的学科专业。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生是自己闯出来的,尤其年轻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气魄。所以,放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然后非常刻苦努力地去学习和奋斗。

谈经历

体育让人更加坚强

金梦瑶说:“体育训练是我人生中特别难忘的一段经历,它没有让我最终走上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但它已经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了。体育可以锻炼人的胆魄,磨炼人的意志,让人更加坚强。这些东西,对我一直以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本报记者 古春婷

原文链接:http://www.zjwb.com.cn/text.php?ud_key=20652&ud_date=2017-09-15

上一篇:【珠海特区报】珠海女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长沙白血病患者
下一篇:【珠海特区报客户端】珠海女大学生捐“生命种子” 千里援救长沙白血病患者

关闭